上元節(jié)過后幾日,崔家很快給了回音,應(yīng)了顧家的親事。
雖然早已料到是這個結(jié)果,官媒登門來說了喜訊之后,眾人還是一陣歡欣。
尤其是吳氏,滿臉的喜氣洋洋,遮也遮不住。
太夫人今日心情也極好,笑著說道:“吳氏,崔家已經(jīng)應(yīng)了親事,下面就該走六禮了。行哥兒是我們顧家長孫,他的親事也是如今的頭等大事。你可得用心操辦,萬萬不能失禮于未來的親家?!?
吳氏滿面紅光,聲音洪亮:“兒媳從未操辦過親事,還得請婆婆多多指點才是?!?
太夫人欣然應(yīng)下了:“也好。有什么不懂的,你只管來問我就是了。行哥兒也老大不小了,早些定下親事,今年就將崔家姑娘娶進門來才好?!?
頓了頓又笑著嘆道:“我一把老骨頭了,也不知還能活上幾年。若是能親眼見到行哥兒娶妻生子,就是立刻合眼也踏實了?!?
顧莞寧最聽不得太夫人說這些,嗔怪道:“祖母怎么又說這些,我可不愛聽。”
太夫人立刻笑著陪不是:“是是是,是祖母一時說錯了話,寧姐兒大人大量,饒過祖母這一遭?!?
眾人都被逗樂了。
顧莞寧也抿唇笑了起來。
換在往日,吳氏少不得要酸上幾句?,F(xiàn)在滿心都在為顧謹(jǐn)行的親事歡喜,倒也沒這個閑心了,在心里盤算起聘禮來。
顧謹(jǐn)行是長孫,他的親事,是顧家孫子輩的第一個。之前也沒有標(biāo)準(zhǔn),要出多少聘禮,就得看太夫人的心思了。
吳氏盤算了片刻,才張口詢問:“婆婆,置辦聘禮的銀子都從公中出。不知要用多少銀子才合適。兒媳當(dāng)家日子淺,也沒經(jīng)過這樣的大事,心里實在沒底。還請婆婆指點一二?!?
吳氏還算心思亮堂。
這等大事,她根本做不了主,還得看太夫人的心意如何。
太夫人略一思忖便道:“行哥兒是長孫,親事自是要操辦得隆重體面些。再者,崔三小姐是家中嫡女,我們顧家也不能虧待了人家。聘禮就照著五萬兩銀子預(yù)備。”
時下結(jié)親,男方的聘禮和女方的陪嫁,都要擺在明處。聘禮厚重,顏面上好看不說,也顯出了對女方的重視。
吳氏一聽到五萬兩銀子,立刻喜出望外,連連笑著應(yīng)了。
她料到太夫人出手絕不會小氣,卻也沒想到會如此慷慨大方。有兩萬兩銀子,就足以將聘禮置辦得像模像樣。五萬兩銀子,就能置辦得格外豐厚體面了。
太夫人又笑道:“這是公中出的份例,行哥兒是長孫,自是要多一些。下面輪到禮哥兒他們,就得減半了。華姐兒她們出嫁,嫁妝也比照著這個來?!?
“我這個做祖母的,也得表一表心意。再從私房里拿出一萬兩給你,一并留著給行哥兒置辦聘禮?!?
吳氏又是一陣驚喜,嘴角快咧到耳根了:“婆婆這般疼謹(jǐn)行,兒媳先代謹(jǐn)行謝過婆婆。等謹(jǐn)行散學(xué)了,兒媳再讓他親自來給婆婆道謝。”
太夫人不以為然地笑道:“一家人,謝來謝去的也太見外了。”
一旁的方氏,也是滿臉喜色,看不出半點眼熱嫉妒不滿:“謹(jǐn)行有這么好的一門親事,實在是可喜可賀。”
崔家比起吳家,不知強上多少倍。
吳氏心情好,看誰都順眼,聞笑道:“這樁親事,多虧了老三親自去崔家說和。等今日他回府了,我可得好好地謝一謝他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