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
李旦來洛陽城一天的時間便展露了驚人的底牌。
先是打敗右衛(wèi)的強(qiáng)悍騎兵。
接著是接管右衛(wèi),掌握兵權(quán)。
最后又是說服了裴炎和婁師德這兩人投靠。
三板斧下來,洛陽城內(nèi)的權(quán)貴和王公大臣對這位平日里不顯山,不露水的豫王有了興趣。
但誰都知道,豫王想要起勢,必定要過太子這一關(guān)。
而雙圣治喪一事,正是一個機(jī)會。
因此,就算這兩天裴炎和李顯麾下大臣前來拉攏,這些人也都沒有明確表態(tài)。
他們在等。
等其中一方取得優(yōu)勢之后再將寶押下去。
都是名門望族,誰都不傻,不會輕易將自己卷入朝堂爭斗。
因?yàn)?他們不代表自己,而是代表了自己身后的家族。
所以,他們在觀望。
當(dāng)然,也有不長眼的人,心急的人,迫不及待選擇了站隊(duì)。
這其中有迫于太子的威勢,韋家的權(quán)勢,也有從龍之功的渴望。
這兩天的洛陽城,幾乎都在議論太子和豫王兩人誰會成為治喪之人。
與此同時,外地的李唐皇室宗親,那些王爺侯爺,已經(jīng)各地的刺史大員也紛紛趕到了洛陽城。
待所有人到齊,李顯以太子的身份召集眾人來行宮議事。
這一日,寒風(fēng)簌簌。
李旦策馬帶著劉易從,李元芳和幾名親兵來到行宮。
今日的李旦身穿斬衰服,腰間系苴麻绖帶,頭戴素麻冠,足著菅草鞋,外罩素白麻衣,身上所有玉佩首飾全部卸下。
行宮內(nèi)外白幡低垂,朱漆門廊盡覆素紗,九重檐角懸起三尺白絳,金階兩側(cè)青銅鶴燈皆裹麻布。
禁軍披白巾值守,宮人素衣捧玉盤穿行,檐下白旌在寒風(fēng)中翻卷如浪。
李旦看了一眼行宮,臉色如常。
其實(shí)來到洛陽城的那天,他本想進(jìn)宮瞻仰雙圣的遺體,畢竟那是他名義上的父母。
但太子和武三思等人以治喪人選還未確定為由,拒絕他入宮。
對此,李旦并未生氣。
一來當(dāng)時他還要收服裴炎和婁師德,二來見這兩人的遺體并非必要。
只要他成為了治喪之人,想什么時候見就什么時候見。
今日,他就是要當(dāng)著李顯的面,成為治喪之人。
進(jìn)宮!
李旦整了整身上的斬衰服,一臉嚴(yán)肅入宮。
一路上,許多官員紛紛朝他拱手施禮,他只微微頷首,算是打過招呼。
行宮大殿。
群臣匯聚,白色成為了現(xiàn)場唯一主調(diào)。
李旦掃視了眾人一眼,在所有人的施禮之下,緩緩走到右手邊第一個位置。
這時,偏殿太子李顯才緩步而出。
參見太子殿下!李旦一臉淡然和眾人拱手施禮。
李顯臉色凝重,沉聲道:諸位不必多禮,父皇和天后歸天已有時日,但治喪人選卻遲遲沒有定下。
如今皇室宗親和諸位大人全部都在,本宮想在今日定下人選,不知諸位可有異議
群臣對此事早就知情,面對李旦的詢問,自然沒有人跳出來反對。
李顯故作姿態(tài),左右看了一眼,見無人站出來反對,這才正色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