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山縣境內(nèi)有一座龍巖山,山不高,風景卻很秀麗。
乾隆皇帝下江南時,曾經(jīng)在龍巖山上建行宮,并且留下“黃淮第一山”的墨寶。
晚清時期,有一個叫徐瑞云的女詩人曾經(jīng)在龍巖山結(jié)廬而居,因此,徐瑞云又自稱“龍巖居士”。
據(jù)陳援朝所知,從古至今,號稱“龍巖居士”的只有徐瑞云一人,所以,那個田黃石印章只要不是造假,就應該是徐瑞云的。
話又說回來,這個年代的人還沒有那么多心機,為一個只在小地方有點名氣的女詩人造假。
“大娘,你準備要多少錢?”陳援朝問道。
老太婆伸出兩個指頭:“20,不還價!”
陳援朝笑道:“大娘,你這個印章太小了,根本不值那么多錢!我最多給你5塊錢!”
老太婆用鄙夷的目光看了陳援朝一眼:“你這小子,我還以為你識貨呢,沒想到也是個憨包!田黃石的印章不在個頭,要看有沒有款,是誰的款!我看啊,你連上面的字都不認識!”
陳援朝聽了,用贊許的目光看著老太婆:“大娘,你的意思,這個印章上的字你認識?”
“我當然認識!”老太婆那渾濁的眸子里閃過一絲傲嬌,“你別想蒙我,我是不會告訴你,上面這幾個是什么字的!”
陳援朝大笑:“我不要你告訴我,我來告訴你!這上面的字是‘龍巖居士’,書體是小篆!”
老太婆頗有些驚訝,又問:“那你知道龍巖居士是誰嗎?”
“當然知道,是徐瑞云嘛,清朝末年的女詩人啊!”陳援朝接著說道,“大娘,徐瑞云的名聲只限于我們龍城地區(qū),再遠一點就沒人知道她了。所以她的印章不值錢。你如果拿一個蘇東坡的章來,我給你1000!”
老太婆卻十分不滿:“誰說徐瑞云沒有名氣,我家還有她的詩呢!”
陳援朝立即追問:“真的嗎?如果你能把徐瑞云的真跡拿出來,我就出20塊錢收了!”
“你等等!”老太婆把印章拿在手里,又跑回家去。
不一會兒,她又來了,手里拿著一本破爛不堪的古籍:“看看,這就是徐瑞云的書!”
陳援朝接過來一看,只見這古籍破敗、發(fā)霉,上沒有封面,下沒有封底,前后還掉了幾頁。
他隨便翻了翻,卻是一本詩集,看了幾首詩的標題,原來是徐瑞云與本地文人詩酒唱和的作品集,其中還有清朝同治年間的知府、知縣等地方官。
陳援朝用力地將詩集拍拍砸砸,祛除上面的霉味,然后皺著眉頭:“這樣的書,也拿來作證,大娘,你逗我是嗎?”
老太婆也有點不好意思:“原先這本書保存得很完整,破四舊時,被紅衛(wèi)兵小將扔到院子里,淋了雨,才發(fā)霉的。兒媳婦不懂,又把里面的紙撕下來,剪鞋樣子!”
這個年代,很多人都是手工做鞋,在做鞋之前,先要找一張紙,剪成鞋面的形狀,做鞋面時,就按照紙樣來裁剪。
陳援朝的母親當年都是找報紙來剪鞋樣的。
陳援朝突然對老太婆的身份很感興趣:“大娘,你家能有這些東西,說明你們先前一定闊過!”
老太婆那渾濁的眼睛里再次閃出光芒:“解放前,我丈夫是讀書人,我家是做生意的。民國36年,我公公發(fā)了一筆橫財,買下一百畝地。哪知道,不到三年這天下就變了,我們家被打成地主。我兒子要不是長得俊,可能連媳婦都娶不上!”
民國36年,就是1947年,那個時候買田地,就相當于1911年凈身進宮當太監(jiān)。
“怪不得呢,原來是書香門第!”陳援朝這才知道,老太婆為什么認得印章上的字了。
他又想起余華。
余華的爺爺把田產(chǎn)輸光,兒孫跟著享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