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明月決定先找一個懂行的人問問。
“互市?”李君璞下值回家聽到奴仆說隔壁祝明月有事找,還以為是段曉棠有信傳回來,哪知道是商事。
祝明月話只說六七分,“我想從草原買一些東西,如果有互市當然更方便?!?
李君璞:“買什么?”
祝明月:“羊毛?!?
李君璞不打算細究祝明月買羊毛的用途,誠懇道:“朝廷和突厥的互市不定,但交易的只有一樣東西,馬匹。”
商品固定,時間、地點、期限隨機刷新,全看大吳皇帝和突厥可汗的心情。
上有政策下有對策,祝明月在東西兩市見過不少來自突厥的貨物,“私底下呢?”
李君璞:“什么都有?!?
什么貨品都有,絲綢、瓷器、書籍……甚至鐵器。
什么樣的人都有,商人、邊地士族、長安勛貴、要養(yǎng)兵窮瘋了的邊將……
不得不著重強調(diào),“但這是殺頭的買賣?!?
還是那句話,要錢更要命。
別說風吹浪大船翻,便是如今看著一片風平浪靜,她們?nèi)齻€也不知道何時會沉到水里淹死。
祝明月慎重道:“多謝提醒,我明白了?!?
李君璞:“你若只要羊毛,在長安也能收到。”
祝明月根基淺薄,無法參與到草原上的交易,但可以以利誘之,讓能去草原的人,帶羊毛回來。
對毛線這等極其依賴原材料的產(chǎn)業(yè)而,第一手的貨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,就是將命門交給他人。平白拋費出去的成本已經(jīng)不算什么了。
祝明月明白,這是不得已的折中之策。別人有根基有靠山風大浪急不礙事,自己只要穩(wěn)坐長安就能有所得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