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人合作,因為他們的搜索面積,要比陸川和劉國棟的搜索面積大。
“沒有發(fā)現(xiàn)。”
是老白的聲音。
“下這么大雨,什么東西都沖沒了?!?
楊森鞋子里都灌滿了水,濕噠噠的踢了一腳地面上的的一個黑塑料袋。
砰!
塑料袋被卷起,摔到了遠處。
嗯?
這里邊有東西?
楊森小跑過去,看了看現(xiàn)在距離河邊的距離,有大概五十幾米遠了。
“怎么了?老楊?有什么發(fā)現(xiàn)嗎?”
老白距離楊森三十幾米,看到楊森腳下卷起的黑色塑料袋,隔著雨幕大聲喊道。
“好像有點東西,我看看!”
楊森隔著大雨喊了一嗓子,蹲下身檢查剛剛給自己踢飛的黑色塑料袋。
雖然下著大雨,雖然全身都已經(jīng)濕透,但是干了十幾年現(xiàn)勘的楊森,依然有著較為謹慎的行為習慣。
這也算是血與火的教訓了。
三年前,外省一個刑偵支隊新來的小伙子,也是搞現(xiàn)勘的。
在殺人命案現(xiàn)場,沒有戴手套,隨意接觸了一個黑色塑料袋。
小伙子還以為只是一個普通的黑色的塑料袋,不會跟案發(fā)現(xiàn)場有什么大的關聯(lián)。
就是看著擋住自己路,隨意撿起來想扔掉。
結果,撿起來的時候里邊掉出來一柄尖刀。
對方興奮之下,竟然把尖刀撿了起來,大喊自己找到了關鍵線索。
線索確實挺關鍵的,黑色塑料袋里的尖刀正是殺人兇器。
但是,小伙子同樣犯了致命的失誤。
由于他當時沒戴手套,尖刀刀柄上自然留下了他的指紋。
更巧合的是,兇器上除了他的指紋,沒有任何其他人的指紋。
怎么解釋?
小伙子情急之下沒有按照現(xiàn)勘規(guī)程佩戴手套,無意間在兇器上留下了指紋?
還是說,他跟案子有什么關系,故意用這種方式抹除自己處理兇器不謹慎的疏漏?
在或者說,他有沒有可能認識兇手,存在破壞證據(jù)的可能?
他工作的現(xiàn)勘辦公室乃至于他工作的刑警支隊的人相信他,可是法官會不會相信他?
類似的案例,部委是做過專門通報的。
五年前,還有一個案例。
如果說三年前的案例,還只是涉及到案件偵破的話,五年前的案例,就是活生生的一條命。
五年前,也是一名外省的現(xiàn)勘刑警,在案發(fā)現(xiàn)場同樣發(fā)現(xiàn)一個塑料袋。
看著鼓鼓囊囊的,隨意用手抓了一下,結果被里面的尖銳物品刺穿手套,出血后造成了嚴重的暴露。
后來才知道,黑色塑料袋里邊是死者靜脈注射使用的廢棄針頭。
而對方的死因也是因為大量濫用藥物,而且他還是高度傳染病病毒攜帶者。
不巧的是,現(xiàn)勘刑警就因為那一次暴露,最終被感染了病毒。
一輩子都算是毀了。
所以,剛剛楊森在第一次發(fā)現(xiàn)黑色塑料袋后,是用腳尖踢了一下,而不是用手去接觸。
楊森穿的鞋子是刑警配發(fā)的防爆鞋,質量很好,一般的穿刺是無法穿透鞋子的。
小心翼翼的折斷一根樹枝,楊森把黑色塑料袋捅破。
啪嘰。
塑料袋里的物體掉落在積水里。
楊森定睛一看,瞳孔放大!
“老白!快來!”_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