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‘窮經(jīng)致用’與強行將人拉入論道有何關聯(lián)?”左相皺眉。
“我知道為什么程圣會說百尺先生更進一步了,也許他這條路其實是反著走的。”帝后娘娘忽然有些明悟。
反著走?什么反著走?
窮經(jīng)致用反著走,便是。。。
致用以窮經(jīng)!
古月皇貴妃睜開眼,卻見自已身處于一片虛無之中,身旁隱隱可見兩道光影,一為黑色的神像,一為金色的古樹。
古月皇貴妃微微挑眉,忍不住感慨道:“程圣果然藏了拙,這么多年,所有人都以為那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,說的是你的大道和程圣如出一轍,甚至稍強一些?!?
“卻沒想到,你的道并非是程圣之路,甚至還如此詭異!”
致用窮經(jīng),核心在‘經(jīng)’,程百尺的大道要給每一個‘用’都提供‘經(jīng)’,不分你我,而且其準圣之路走的足夠遠,如今竟然強制將三個人拉入了自已的大道上!
“大道哪有不怪異的?”程百尺的聲音浮現(xiàn),隨即頭戴高冠的老人緩緩浮現(xiàn)在虛無中。
此時四人皆似神識出竅,不過卻也不是完全的喪失了對周圍的感知,更像是一場半睡半醒的夢。
“小友這儒法倒是有趣,與我當年曾見過的儒法都不相同?!焙谏纳裣窬従彴l(fā)出聲音感嘆了一聲。
“怪不得當年每一個和師兄論道的儒門天驕都道途受挫,原來師兄的道竟然是反向的!”金色的樹里傳來笑聲,藏著有些不屑。
此法,其實可以想象成將他人所有的道理扔進程百尺的價值框架中觀察。
它涉及的最大爭議就是,你到底是因為先看到了這個道理的正確性,于是按照道理去使用它。
還是發(fā)現(xiàn)它有用,所以在無數(shù)典籍中為自已找出能解釋它的道理,再不斷地論證。
這簡單的先與后,直接涉及了儒門最根本的問題。
你們是一群為了道理而出發(fā)的慕道者,還是一群發(fā)現(xiàn)事件規(guī)律于是尋找道理來搶奪話語權的竊賊?
這個程百尺的大道簡直是對儒學的拷問,從果推因本就是人的天性,但儒門少有人承認這一點,不少賢人都認為自已發(fā)現(xiàn)的是天理至理,而天理至理是可以用于推導所有的事情規(guī)律,不論是道德、因果、政治還是人生。
但實際上,大多數(shù)人不過是窺視到了事件規(guī)律,然后從自已的角度分析出了一個道理,而這種道理是無法放到其他事情上的!
如此判斷,儒門究竟有幾條道理是天理?是至理?是可以指導人一生的?
“天下都知道師父當年說我可以在他的學問上‘百尺竿頭更進一步’,但實際上,師父當時的意思是,儒學百尺,在桿頭并無他物,我這一步怕是要帶著儒學掉回原點?!?
高冠的老人緩緩的向前邁了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