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近正午,冬日難得的暖陽勉強驅(qū)散了幾分寒意。鐵血軍寨內(nèi),人聲漸起,卻秩序井然。
按照新的安排,官署下轄的三個少年班——主要由半大小子組成的“少青班”,“少年班”,七歲以下的幼童班。
今日將正式前往寨南新辟的學堂就讀。這既能讓他們接受更系統(tǒng)的教育,也能極大減輕老保長王槐、李恒等人平日兼顧教學的壓力。
吃過午飯,哨聲響起。
官署前的空地上,孩子們走出公事房。
“少青隊集合!”栓子粗聲吆喝,三十多個后生仔應(yīng)聲站定,每人或扛著板凳,或兩人抬著特制的條形木桌,如條長龍般向外面走去。
這群孩子都是十二歲以上,經(jīng)過簡單的軍事訓(xùn)練。早被軍營規(guī)矩磨出了章法,動作敏捷猶如小豹子,隊列齊整得連王槐都忍不住點頭。
他看著少年們陸續(xù)集結(jié),眉頭終于松了半截。
——自打軍寨辦起少年班,他和李恒這些文吏便要抽空參與教識字,如今寨南辟了臨時學堂,聘了幾位秀才、教授,往后孩子們白日上課,他只需要偶爾演講,不需要教孩子識字。
另一邊,則由紅姑、文琴等女兵暫時看顧著的幼童班。
四到七歲的小娃娃們背著各式各樣、針腳細密的小布包,里面裝著筆墨和認字用的白板。
他們雖偶有嬉鬧,但在女人們溫柔的安撫下,倒也還算聽話,一雙雙烏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即將同去的“大學堂”和那些忙碌的人群。
然而,就在這集結(jié)過程中,少年隊那邊卻陡然生變。
問題出在排頭的位置。
按照既定序列,隊長小石頭自然該站在隊伍最前方。但他的位置卻被兩個高大的身影牢牢占著。
是秦碩和李魁,
秦碩是秦大壯的兒子,十一歲的年紀已長到他爹胸口,一身腱子肉裹在棉袍里,瞧著比同齡孩子壯實半截。
李魁緊隨其后,作為李山的堂弟,膀大腰粗,下巴抬得老高,呼出的白氣都帶著幾分蠻橫。
兩人都是原堡民出身,自恃身份,又兼年少氣盛,對于瘦弱的小石頭成為隊長早已心存不滿。
此刻見要整隊出發(fā),那點不服氣混合著表現(xiàn)欲,一下子爆發(fā)出來。
“憑什么你站第一個?讓開!”秦碩膀子一橫,就想把小石頭擠開。
李魁也甕聲甕氣地幫腔:“就是,俺們力氣大,最能打,該走前頭帶路!”
小石頭雖瘦,性子卻極野,尤其是自幼父親便杳無音訊,更養(yǎng)成了一股不肯吃虧的韌勁。
他見二人挑釁,眉頭緊擰,瘦小的身軀像釘子般站穩(wěn),毫不退讓:“我是隊長,就得站這!”
“這是規(guī)矩,你們后退!”
“狗屁規(guī)矩!軍中以強者為尊,拳頭大才是規(guī)矩!”秦碩嗤笑一聲,反手搡了小石頭一個趔趄。
“就你這小豆芽菜的模樣,也配當隊長?我爹是副將,論出身、論力氣,這位置都該是我的!”
李魁立刻幫腔,聲音甕聲甕氣:“就是!俺常年跟著山哥上山打獵,前年還親手殺過野豬,你行嗎?連只狍子都抓不住的軟蛋!”
這話像火星子掉進了油桶,小石頭瞬間紅了眼。
他最恨別人說他弱,更恨別人拿出身壓人,當即撲上去揪住秦碩的衣領(lǐng),雪沫子順著他的動作撒落:“秦猛大人選的是有本事的,不是靠爹撐腰的孬種!”
秦碩哪里忍得?揮拳就往他臉上砸,拳頭帶著風雪的寒氣,結(jié)結(jié)實實地落在小石頭顴骨上。
李魁見狀,也跟著動手,抬腳踹向小石頭的膝蓋。小石頭毫不示弱地反擊,三個孩子瞬間扭打成一團,滾在積雪里,棉袍很快被雪水浸透。
周圍的少年們嚇得驚呼,幾個想上前拉架的,全被秦碩一腳踹開,雪地上留下一個個深深的腳印。
秦碩和李魁人高馬大,拳頭落-->>在小石頭身上,每一下都帶著悶響,可小石頭半點不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