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有你的規(guī)劃,這很好,但朕卻不能讓你吃了虧。”
李世民思忖片刻,說道:“這樣吧,你把棉花種子交給朕,由朝廷直接組織人手種植?!?
“等棉花收獲后,全部交給你來制作棉衣棉被,該你賺的錢,你照賺就好。”
“真的不用了?!标愌芡窬艿?,“陛下,民以食為天,糧食才是一個國家的根基,您掌握的田地雖多,但如今大唐許多地方的百姓仍缺糧果腹。”
“不如就按原計劃,讓我來種棉花。反正我這兒小門小戶的,自已人也消耗不了太多糧食?!?
“當(dāng)初要這么多地,本就是為了種棉花,臨時改變計劃反而不妥。”
李世民還想再勸,陳衍卻搶先一步,誠懇地說:“陛下,我明白您的意思,您是怕我出錢出地,最后忙活一場卻沒賺到什么,吃了虧。”
“但賬不能只這么算,我不是早就跟您說過嗎?‘窮則獨善其身,達(dá)則兼濟(jì)天下’。”
“如今我有了些能力,您總得給我一個機(jī)會,為我生活的這片土地,為我所敬佩的君主分憂解難吧?”
他說最后一句話時,語氣帶著幾分玩笑,但在場的人卻沒有一個笑得出來,反而神色動容。
李世民聞,感慨地長嘆一聲,神色轉(zhuǎn)為鄭重:“既然你心意已決,朕便不再多勸了,倘若過程中遇到任何困難,隨時給朕傳信!”
“好!”陳衍笑著應(yīng)承下來。
李世民又提起另外一件事,“種棉花就這么決定了,那曲轅犁,你認(rèn)為該如何推廣效果最好?”
“這還用問嗎?”陳衍當(dāng)即樂道:“當(dāng)然是大唐民報??!”
“只要將曲轅犁的具體用法、效果全部寫在報紙上,畫出一個樣圖給百姓看,然后用官府的名義貼上告示,讓人好好宣傳一下,不怕百姓不知道。”
“當(dāng)然!”他轉(zhuǎn)而說:“這種東西是不能送的,絕不能讓百姓養(yǎng)成可以不勞而獲的思想,以工代賑這種計策實際上是可以用于方方面面的,直接在各地售賣即可。”
“若百姓買不起,可以用租賃的方式,相信世界上也沒人敢欠您的東西。”
“嗯!”李世民重重點頭,經(jīng)過這么長時間,他越來越能體會到以工代賑的高明了。
這一點從幾乎一月一個樣的渭南縣就能看得出來。
而且最初陳衍提起的經(jīng)濟(jì)流通,他多少也看得出一點門道了。比如說,從表面上看陳衍一直在大肆撒錢,無論是修路的苦力,工坊的工人,甚至一個守門的護(hù)衛(wèi),陳衍給的工錢都相當(dāng)高。
但百姓們賺了錢總要花出去。
以前日子緊巴巴,現(xiàn)在寬裕了,扯幾尺好布給家人做身新衣裳,很合理吧?
趕上節(jié)日或豐收,買點肉、打點酒,吃頓好的改善生活,不過分吧?
手里有了余錢,想著送孩子去學(xué)堂認(rèn)幾個字,更是人之常情吧?
這錢就這么從陳衍手里流到百姓手里,又從百姓手里流到布商、酒肆、學(xué)堂......在整個渭南縣循環(huán)流動起來,仿佛一潭死水被注入了活力,重新流動了起來。
如此奇妙的循環(huán),給了李世民不小的震撼。
也在那個時候,他徹底明白為什么李淳風(fēng)、袁天罡這兩位奇人異士愿意叫陳衍一句先生,甚至被忽悠著去帶兵也只有表面怨了。
“曲轅犁的推廣,就按照你的方法來吧,具體細(xì)節(jié)朕回頭跟克明他們好好商議商議,爭取早些拿出來。”李世民當(dāng)即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