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川點頭,示意張凱匯報尸檢情況。張凱拿起尸檢報告,語氣嚴謹:“死者確認為李建軍,男,42歲,前東山煤礦礦工。死亡時間經(jīng)綜合判斷為7天前,即上周三前后,死前12小時未進食,處于空腹狀態(tài)?!彼钢聊簧系氖瑱z照片,“死者體表無明顯銳器傷,但左季肋部有1處5厘米長的不規(guī)則皮下淤青,中心有輕微皮膚破損,破損處沾有礦粉;解剖發(fā)現(xiàn)脾臟破裂,破裂口邊緣不整齊,周圍有凝血塊殘留,確認死亡原因為外傷性脾臟破裂導致的失血性休克。”
“脾臟破裂的外力來源能確定嗎?是工具擊打還是意外撞擊?”隊員小李問道。
“從破裂口形態(tài)來看,外力作用面不規(guī)則,邊緣有凹凸痕跡,結合體表淤青和礦洞環(huán)境,推測是鈍性物體撞擊所致?!睆垊P解釋道,“可能是嫌疑人用礦洞內的廢棄巖石、礦車零件擊打死者左季肋部,也可能是死者被推倒后撞在巖石上,但從損傷程度判斷,人為擊打可能性更大――意外撞擊很難造成如此嚴重的脾臟破裂和出血量。另外,死者氣管內提取到少量礦粉,與礦洞土壤成份一致,說明死者在礦洞內仍有呼吸,即被搬運至礦洞時還未死亡,是在礦洞內受到撞擊后死亡的。”
“也就是說,礦洞是第一案發(fā)現(xiàn)場?”陸川追問,這與楊林的初步判斷存在差異。
張凱沉吟道:“目前更傾向于‘半第一案發(fā)現(xiàn)場’――嫌疑人可能將李建軍誘騙至礦洞附近,再將其拖拽進礦洞,在礦洞內實施擊打導致死亡,之后用礦渣簡單掩蓋尸體。理由是死者氣管內有礦粉,說明其在礦洞內有呼吸過程,且脾臟破裂的損傷時間與死亡時間高度吻合,不存在死后搬運過程中二次損傷的可能?!?
會議室里出現(xiàn)短暫的討論聲,隊員們對“第一案發(fā)現(xiàn)場”的判斷各有看法。陸川示意大家安靜,讓張輝匯報死者身份調查情況。
張輝翻開筆記本,語氣帶著一絲無奈:“經(jīng)走訪李建軍家屬、工友、鄰居,確認其人際關系簡單,無仇家,與親屬、同事相處融洽。李建軍妻子王麗反映,上周三早上7點,李建軍說‘礦上老同事提了礦洞有廢鐵’,背著黑色帆布包內裝扳手、手電筒出門,至今未歸。但王麗無法提供‘老同事’的姓名、聯(lián)系方式,只知道對方是前煤礦礦工,多年未聯(lián)系,前陣子在工地門口偶遇?!?
他提到工地走訪的情況:“李建軍生前打工的工地負責人和工友均表示,其工作踏實,無異常接觸;僅工友老王提到,一周前曾看到李建軍與一位穿黑色外套、戴鴨舌帽的陌生男子在工地門口交談,李建軍表情不悅,但男子特征模糊,且工地監(jiān)控已壞,無法核實。另外,李建軍失蹤前三天的通話記錄、銀行流水均無異常,未發(fā)現(xiàn)大額收支或陌生聯(lián)系人。”
“有沒有可能,那個‘老同事’就是穿黑色外套的陌生男子?”王帥突然問道。